今日专访 | 石头×王思顺=艺术

石头可以成为艺术吗?王思顺用作品回答

正在展出的“重塑——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艺术家王思顺以“石头”为创作材料,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手法凸显石头的“物性”,挖掘这些看似冰冷物件所蕴藏的故事和精神内涵,并以此建立起独立的审美体系。

由瞬间到永恒,从自然到人工,“石头”在王思顺的艺术创作中成为一种联结现代社会与古老“生命”的信物。

进入今日美术馆一号馆的二层展厅,可以看到艺术家王思顺的《启示》系列装置现场。肃穆、庄严的巨石宛如巨人伟岸伫立,散布其中的小石演绎不同角色。历经岁月沉积的石头以冷静眼光回望这个年轻的世界,其背后是亘古时空的低沉回响。

王思顺《启示》 石头 尺寸可变 2015-持续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由王思顺花费数年从世界各地收集,目前数量已达上百件,并将不断扩充下去。它们经历千万年或更久远的地质运动和时间,并被塑造成型,超越人类有限的认识范畴。
石头将人的历史与人之外更深邃的宇宙时间通过天然的象形原始相联结,显示出一种宏大荒蛮的野性和被寓言确信的神性。


“入围艺术家”王思顺分享创作经历

艺术家王思顺与“石头”之间的故事从这里展开......


今日美术馆 简称TAM

参展艺术家王思顺 简称王


TAM: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石头?
王:有意识地关注是从《启示》系列作品开始的时候。

王思顺《启示》 石头  尺寸可变 2015-持续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TAM:什么时候以石头为材料开始艺术创作?

王:这个系列的灵感产生于2015年我独自开车从北京到巴黎的途中。当时我要展出一个从火灾中收集的火种,但是由于它无法被运输公司托运,所以只能亲自开车运输。沿途中有时我路边停车休息,捡起一些当地的石头,发现很奇特:它们有不同的形态,颜色,机理,仿佛沿途所经历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面貌、性格和命运。当时我尚未确定它可以成为作品,只是出于好奇把它们载入车里。当我发现有个别石头很像肖像的时候,我认为它可以成为我要表达的东西,我尝试有意识地收集,当收集到一定量的时候,我开始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王思顺自驾运输作品的沿途风景


TAM:你认为石头有生命吗?它给你的创作注入怎样的元素?

王:地球就是一块石头,有说法认为生命就是陨石撞击地球携带过来的基础有机物生长进化形成的产物。而人类就是因为掌握了石器、学会使用工具,才加快了进化的进程。我们的科技产品、芯片和新兴材料,也是从岩石和矿物提炼出硅晶体和原料制造出来的。站在宇宙更远处观看,我们还处在石器时代。

王思顺《启示》 石头  尺寸可变 2015-持续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TAM:石头是可以跨越文化的“通用艺术语言”吗?

王:世界上不同地域和民族对石头有不一样的观看方法和理解方式。总体上人类的文明和圣像最初由石头生成,最后终将被时间或战火摧毁还原成石头,而石头之外的将变成化石。这些象形石头贯穿着人类历史和自然时间,它们是最初和最后的超级雕像。

王思顺《启示》 石头 尺寸可变 2015-持续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左)王思顺 《启示 19.12.26》 铜 132×41×160cm(不含基座)2019
(右)王思顺 《启示18.11.2》铝 45×15×60cm(不含基座)2018

TAM:在收集石头的过程中有没有值得分享的难忘经历?

王:有一次,收集到一块非常喜欢的石头,很小,我到哪都随时攥在手里。有天在外地吃晚饭时,我忍不住把它摆在餐桌上边吃边玩,半夜想起石头竟忘记在餐桌上没有带走。早上赶到餐厅查看摄像头,显示服务员清理餐桌时把它扔进垃圾袋了。我联系到运垃圾的司机,司机说已经昨夜运到垃圾总站,我打听到总站,说这批垃圾已经集中连夜填埋了...…我病倒好几天。

TAM:遇到体型巨大的石头,你如何克服运输和找回原址的问题?

王:通常野外遇到体积太大或没法运走的石头,我会把电子定位标记保存,等将来再做打算。比如有次在高速上我远远看到山上有块大石头像一个很有意思的头像,我把车停下倒走回去爬上山,但无奈(石头)太大,吊车也开不上来,只好先做定位标记。有次在网上看到一个照片,里边有个石头好像很有意思,显示来自一个边缘县城。我找到那个县,按照片对比环境,当晚就找到那个石头。第二天约上了吊车和大货车,深夜吊装起运,石头已经装上车......无奈因某种原因石头没有运回北京。但还有机会。
王思顺《启示》 石头  尺寸可变 2015-持续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TAM:在“石雕人像”和“像人物肖像的石头”之间,你为什么选择了后者?

王:前者是人造物。后者强调它是天然物,被地质运动和远大于人类历史的亿万年宇宙时间塑造而成,具有根本性的力量。美术史中,雕塑是靠人对材料进行塑造和改变。而我找到的每一个心仪的石头,对其任何的改动都是多余的和破坏。人是有局限的,自然的创造是无限的。自然的东西具有天然的和谐和力量。这个系列作品名为《启示》,它在圣经中被描述为“神借由创造、历史、人的良心,向人类揭示神己。” 在不确定有没有神之前,我更愿意把神看作一个更大范围的自然的意志。
王思顺 《启示18.11.21》 铜 120×65×77cm(不含基座)2018



王思顺 《启示18.6.30》 铜 200×68×116cm(不含基座)2018

TAM:除了收集天然石头外,你还以3D打印及铸铜等形式制作“人工”石头。它们是否属于人类对于自然的“重塑”或“再造”?

王:不属于,石头找到时已经天然完成。通过3D打印是为了把石头以更大尺寸展示出来,超越人的尺度以加强精神性和力量。金属铸造是为了增强神圣的经典性和对时间的抗拒感,并能长久保存下去。


王思顺 《启示》 石头 尺寸可变 2015-持续 制作视频


王思顺利用自然性规律和社会化机制进行艺术创作,使作品一旦开始便贯穿着巨大的时间概念,并在时间中不停延续和演进,同时导向强烈的想象空间和叵测的未来。

此次展出的以“石头”为主题的《启示》系列延续了王思顺以往的艺术风格,让作品主动生成并通过艺术家独特的目光和手法确立,汇集成冲突却又交汇的时空。

展览期间,亲历现场,感受王思顺的“石器”时代。

王思顺

1979年生于武汉,曾受邀参加亚洲双年展,泰国双年展,日本越后妻有三年展,沙特双年展,罗马尼亚双年展,俄罗斯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英国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作品先后展出于香港大馆美术馆,法国安纳西Salomon当代艺术基金会,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奥地利格拉兹美术馆,德国戴姆勒艺术中心,伊斯坦布尔Borusan Contemporary,尤伦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意大利路吉·佩吉当代艺术中心等场馆。